新疆民生网讯 (通讯员 苗青 董建伟)“达达,这个手机的‘机’字您写错了。”三年级的阿布都拉塞米·艾买尔尼亚孜笑着指着爸爸练习本上的错误。
买买提那斯尔·买提牙森与买提阿里木·买提牙森是兄弟俩,每次他们都坐到最前排,可以说是讲台的底下,脸上洋溢着求知的渴望。
艾比班和自己的小姐妹在后面看不清屏幕,直接来到讲台的边上站着听,认真的做着笔记。
八十多岁的老党员依米尔哈孜陪着孙子来上夜校,满是关爱的看着孙子一笔一划的写着汉字。
艾合买提的哥哥、妹妹、表弟坐在一起,他们一家人正一起练习造句。
努尔买买提来晚了一小会,只能坐到后面,没有桌子了,本子放到膝盖上,练习着今天新学的五个汉字词语。
……
兄弟一起学、姐妹一起学、父子一起学、老爷爷带着孙子学、一家人一起学,其乐融融,这就是新疆教育学院驻洛浦县山普鲁镇巴什克依阔村工作队茹仙古丽·热依木老师独特的“双语”夜校。茹仙古丽老师是新疆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的一名教师,她的声音温柔,发音标准,教学方法新颖,幽默风趣。村民们精神饱满,听讲认真,踊跃回答问题,课堂上乐趣多,村民们喜欢茹仙古丽老师的“双语”夜校。
村民们愿意学,茹仙古丽老师愿意教。每天晚上,一天的工作完成后,茹仙古丽老师赶紧开始备课、做ppt,准备识字小卡片,每个环节一丝不苟。“双语夜校”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教学学习手册》为教学材料,茹仙古丽老师结合以前的双语教学经验,从拼音开始教,再学字、词,辅以造句为练习,互动提问,大家学习积极性高。每学习一个字、词、句子,茹仙古丽老师会让村民分别用维吾尔语与汉语来说,这样就加深了学习效果。她下载了学习汉字的小软件,在大屏幕上演示每个汉字的笔顺。她建了微信群,村里的年轻人课后可以随时通过微信与老师学习汉语。
茹仙古丽老师把四个小队分成四个班,每个班都选出“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和“卫生委员”,协助老师布置课堂、收作业、维持纪律、打扫卫生,他们都是老师的好帮手,每个班级有条不紊的运转着。茹仙古丽老师非常认真地批改村民的每一次作业,考虑到有些村民害羞,她不在作业本上写分数,只写作业评价,有时她会在作业本上贴几朵小红花,村民们很喜欢呢!
“双语夜校”本来是针对村里的“80、90后”,可是小学生、中学生的热情太高了,纷纷加入一起学习。这时,有的村民提出意见,小孩子们占用了我们的学习辅导时间。茹仙古丽老师实在不忍心让孩子们出去,她想了一个方法,小孩子们早点来学习,年轻人们来了之后,更多的提问与辅导放到年轻人上面,这个难题就解决了。
晚上十一点多了,“双语夜校”的几个年轻人还是不愿意离开,看着茹仙古丽老师非常疲惫了,才恋恋不舍的回家去了。茹仙古丽·热依木老师感慨地说:“我刚来驻村两周时间,让我内心震撼的是这些小至3-5岁大到八十多岁的白发老人对学习汉语的渴望,累点没关系,我愿意在一年的时间带着大家进步、学习,做我能做的一切。”
认真听讲
认真做笔记
茹仙古丽老师提问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