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张永江)今年,是我参加自治区“访惠聚”工作的第三年,也是在所驻的奇台县委总支驻城隍庙社区“访惠聚”工作队工作的第二年。每一年的“八一”建军节,社区都会对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进行慰问,并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共同庆祝“八一”建军节。
还记得去年得知我也是一名光荣的退伍军人后,队长高兴地说:“张哥,从军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你也得上台亮亮相,给我们工作队也长点精神!”于是,我戴上大红花,走上了光荣的领奖台。当时隔39年,艺术团的孩子们再次为我佩戴上光荣的大红花时,我感慨万分,眼前一片模糊……下台后,手捧大红花,我看了又看,给队长和周围的退役军人说:“我要把这朵大红花拿回家,挂在墙上,这样我就天天能看到。”
1979年,我参军入伍,在新疆军区炮兵第十三师38团三营八连炮兵二班服役,一个炮上9个人,操作、维修、保养等每一项工作我们都要轮流干下来。和平年代的从军,没有血与火的考验,但是有汗与泪的记忆:那些年我与战友们在操场上一起挑战自己的极限,在野外拉练中磨练自己的钢铁意意志,以及大家在炮火轰鸣中的大显身手和垂头丧气……这些情景依旧历历在目,铭刻在我的记忆和灵魂中,纂刻在我的血与骨中。
1982年退役后,我很幸运,先后被安排在奇台县政办、奇台县信访局工作,这一干就是37年。三年“访惠聚”工作,在半军事化的管理中,我与队员们再次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我今年已经57岁了,是工作队最年长的队员。工作中,队长和其他各位队员看到我走访入户时因腰腿不好,爬几层楼就要在楼道坐着休息一下,就主动拿起入户走访的册子帮我入户;因为电脑操作能力不行,大家主动分担我的工作任务,给我做一些包片联户表格;看到我戴着老花镜梳理入户走访手册,纷纷主动提出帮我誊抄……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虽然我没有在军营中立下不朽功勋,但是我也要把红色精神这一最大财富留给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队员们忙的时候,默默为大家准备好一日三餐;在工作之余,一如既往地主动帮助社区干部值班;凡是有取文件、送材料、采买办公用品等“跑腿”的活,我都抢在前面去做……虽然这些都是些点滴小事,但是这也是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访惠聚干部竭尽全力守护和传播的红色精神,奉献社会、回报祖国具体表现。
作为一名“访惠聚”工作队队员,一名光荣的退役军人,我要尽我的绵薄之力,在帮助社区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资助困难军属、帮助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我所在的县委总支驻城隍庙社区“访惠聚”工作队,也将继续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积极帮扶下岗失业、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供稿:奇台县委总支驻城隍庙社区“访惠聚”工作队)